行動醫療的崛起

行動醫療的崛起

The Rising of m-Health

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APP市場快速成長,據工研院IEK統計,2016年App使用族群將達33億人,而行動醫療市場規模將近110億美金,CAGR高達72%。其中,臨床專業醫師與一般消費者都是行動醫療(mHealth)產業的使用端(但兩者切入市場的布局策略不同),同時據Flurry調查(2012)顯示,從2011年民眾使用app的時間就已超過網頁瀏覽了。當這些使用者越黏著在行動裝置上,越習慣用app來做其他事情時,行動醫療的潛力就越來越大,本文從行動醫療的發展做簡略討論。

全球人口結構持續高齡化的結果就是,各國之醫療支出占GDP的比重越來越高,當然也包含對岸。但基於國家財政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為避免債信評等被調降,歐美等先進國家對於預算赤字的控制更加嚴謹,為了有效減少赤字,先進各國都提出減少醫療支出的規劃,如美國規劃未來十年將減少3000億美元以上的醫療支出,否則預期至2020年醫療支出將占高達20%的GDP比重(瑞士銀行UBS研究)。

而行動醫療預期在未來是可以有效減少整體醫療支出的應用,將醫療過程分成四個階段來看,預測、診斷、治療、監測,過去「治療」占了大部分的醫療支出比重,但隨著預防重於治療、及早就醫等概念越來越被接受,行動醫療與這樣的概念相符,未來治療支出的比重將逐年下降,由諮詢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研究顯示(2011),治療占整體醫療支出比重自2007至2012年由70%降到60%,更預測未來至2025年可降至35%。

而行動醫療主要應用在生理監測這一塊,軟硬體結合如app與運動手腕、耳機等,可以隨時、隨地監測使用者生理數據,並透過快速且可靠的雲端資料傳輸運算,可達到部分預測的效果,如心臟跳動頻譜不規律透過統計醫療資料比對預測使用者可能出現怎麼樣的狀況,未來當使用者可與醫院病患個人病史資料庫同步後,預計行動醫療所帶來之監測與預測之行為將更為精準。

apple於ios8推出之耳機,將收集到的生理數據分門別類提供給使用者以及醫療人員。

行動醫療需注意的問題

而隨著穿戴式裝置於全球掀起一陣熱潮,行動醫療也乘勢而起,但套一句中國的諺語:凡事皆有度,過而猶不及,行動醫療在火速成長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問題。之前美國緊急醫療研究機構(ECRI)公布美國2013年十大醫療科技危害,其中裝置使用錯誤或彼此之間訊息傳遞造成錯誤,在十名裡面就占了三名,對於行動醫療的發展(軟體、硬體裝置都是)提出了警訊。

對目前已經相當程度電子化的醫療體系(eHealth),以及正在發展中的行動醫療領域(mHealth)來說,許多已發生的危害出現在排行榜中。例如第四名「電子健康紀錄等電子系統造成患者資料錯誤配對」、第五名「醫療器材與電子健康系統相容性問題」及第九名「照顧者因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分心所造成的意外」,都是2013年首度出現的危害。

美國2013年十大醫療科技危害

1 醫療儀器過度警示
2 輸液幫浦造成藥品輸入量錯誤
3 過度暴露於輻射環境造成傷害
4 電子健康記錄等電子系統早乘患者資料錯誤比對
5 醫療器材與電子健康系統相容性問題
6 空氣栓塞危害
7 成人器材使用在兒童患者時未多加注意造成傷害
8 內視鏡等器械未適當再處理
9 照顧者因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分心所造成的意外
10 手術火災

對於健康電子化(eHealth)及發展中的健康行動化(mHealth)領域,能否順利配合搭載的關鍵在於資料在各裝置間傳遞是否產生錯誤、傳輸過程的安全性與被入侵的可能性、資料傳輸效能也將影響緊急救治的結果、使用者介面設計簡易度等。目前各國對於行動醫療相關裝置還沒有明顯的審核標準出來(被當做一般性消費產品),但也因此行動醫療軟體或是裝置本身不得直接為使用者提供「診斷」的行為,監測出來的數據僅提供醫護人員參考。

最後,在行動醫療發展的道路上,如何在產業中異業結合提昇價值,我們認為這才是商機的所在與關鍵。並且,軟硬整合、後續延伸服務缺一不可,一個醫療型的app僅僅是接觸到需求端的平台,真正的價值應產生於後端營運業務上,串連行動醫療生態系中各個服務提供者,發揮合作綜效,才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關鍵。